“2024年2月12日凌晨领航优配,我可能撑不到天亮。”病房灯光昏暗,66岁的焦跃进对守在旁边的姐姐低声说。这句话,在兰考冬夜里显得格外刺骨,也让人猛然想起六十年前父亲离世时的场景——一样的病痛,一样的倔强。
1964年5月14日,焦裕禄因肝癌在郑州逝世,年仅四十二岁。这位县委书记留下六个半大不小的孩子:最大的才十七岁,最小的只有四岁。外界一度担心他们会被贫困和失学淹没,但事实给出了另一种答案。
焦家时常被贴上“革命烈属”标签,可熟悉的人清楚:纪念馆陈设再多,换不来一袋白面,他们必须自己往前走。焦裕禄生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“孩子们要读书”,这成了家训。母亲徐俊雅为了兑现这句话,白天在兰考做裁缝,夜里替人缝军装,攒下的布票、粮票,全换成学费和课本。
长女焦守凤是家里的“急先锋”。战火年代出身的她领航优配,十岁不到就提着小竹篮去供销社排队换豆饼。父亲病逝后,她选择到开封一家食品厂站流水线。八小时不停歇,手上常被蒸汽烫起水泡,她却笑称“比种地省鞋”。后来,她与复旦毕业的工程师成婚。有人私下打趣“门不当户不对”,她只回一句:“咱俩都爱实干,这就够了。”二人至今仍住厂区旧楼,阳台上晾的工装泛白,却干净笔挺。
长子焦国庆的青春和部队紧紧捆在一起。1968年,他把母亲攒下的最后三元钱缝进内衣口袋,坐上开往东北的绿皮车,被编入沈阳军区“董存瑞连”。高寒缺氧、负重奔袭,他一声不吭,三年后凭优秀射击成绩提干,二十年军旅生涯从列兵到副团,不断刷新纪录。《解放军报》曾刊出一张他的照片:雨夜拉练,他抱着机枪趴在山坡,脸上全是泥浆,只有眼睛透亮。1989年转业到开封地税系统,他仍旧把训词贴在办公桌角:“不拿群众一针一线。”2004年退休,同事说他留下最沉的东西,是那把用到卷边的票据订书机。
二女儿焦守云被称作“幸运儿”。1966年,13岁的她在天安门城楼见到毛主席,回到住处仍激动得睡不着觉,两年后干脆报名当兵。20岁那年,她成了十大代表里年龄最小的一位。在广州军区政治部,她接触到文艺工作,后来电视剧《焦裕禄》拍摄时,她参与歌词创作,外甥余音担任演唱。2008年,她手举火炬跑过开封大街,脚步稳健,记者喊她“焦书记的女儿”,她马上纠正:“我是老焦的闺女,更是一名老兵。”
三女儿焦守军性格硬朗,高中毕业扣响征兵办公室的门。1979年,对越边境炮声隆隆,她跟随部队进入高平,一次清剿中左臂被弹片划破,简单包扎后继续前进。战友回忆:“她不说疼,只催我们快走。”退役时领航优配,她只带走一枚三等功奖章和一张泛黄的合影。
二儿子焦跃进与父亲最像:都在兰考干过一线。1976年,他插队到双杨集公社,白天带社员平整盐碱地,夜里抄笔记琢磨种植方案。二十多年后担任杞县县长,他推出“大蒜兴县”,亲自站在北京展销会门口吆喝:“吃杞县大蒜,保您不上火!”产值飙升,农民人均增收两百多元。他笑称:“我这嗓门,是当年卖大蒜练出来的。”可惜命运再度出难题,2022年确诊胃癌晚期,两年后黯然离去。
最小的焦保钢被大伙儿喊“小钢炮”。1978年进入兰考公安局刑警队,他跑得快、话不多,蹲守时能贴着墙根一夜不动。一次追捕毒贩,他从四楼跳到二楼雨棚,把嫌犯拽下,扭送归案。同事给他写鉴定:“公安战线的一块好钢。”2013年,突发脑溢血倒在执勤路上,年仅五十三岁。
有人统计,焦家姊妹六人,三人从军,两人从政,一人在基层企业埋头干活,岗位不同,脾气却有共同点:不愿多说功劳,更怕把父亲当招牌。焦守凤常挂嘴边的那句话最能说明问题:“老焦留下的是标准,不是优越感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这种低调并没有让他们与社会脱节。焦家每年清明都会有人提早来到兰考黑岗口林场,先给父亲墓碑擦灰,再去探望林场护林员。焦国庆退休后,喜欢拉着新兵讲体会,开头总用一句朴实河南话:“我们家就是咸菜拌窝头长大的,没啥神秘。”
试想一下,如果当年焦裕禄没有强调“自己多吃点苦,给娃娃攒学费”,孩子们是否还能抵御诱惑、继续奋斗?答案没人能给出,但六个子女的履历已提供了部分解释:物质欠账可以补,精神债一旦空缺,就难以续上。焦家几十年的行走轨迹,恰好印证了这道再简单不过的等式——公仆精神加家风传承,足以撑起一个普通家庭的未来。
盈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